热解读丨总书记为何在“千年学府”剖析这副古联?

[来源:央视网]

秋雨绵绵润湘楚。9月17日,正在湖南长沙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当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历经各代,弦歌不绝,被誉为“千年学府”。

书院门前的一副古联引人注目——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古联寄托了古人对于盛世人才济济的理想和向往。

岳麓书院始终保持文化教育的连续性,如今不仅是湖南大学人文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还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后4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

离开校园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对师生们说:“岳麓书院一直是我有牵挂,这个学院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影响,我还是很有感触的。”总书记特别剖析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古联背后的深意:“于斯为盛,我的体会一个就是我们湖南人才济济,代有才人出啊,有报效祖国的栋梁之材。再有呢,于斯为盛这个‘斯’,是指的这个时代。明年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开局之年,是我们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起点。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你们这个年纪正当其时。”

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总书记在同青年从业人员亲切交流时指出:“现在文化和技术深入结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长,这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必须格外重视。”

在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书记听说企业成功研发20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装备产品,高兴地对企业员工说:“今天天气虽冷,但我心里是热乎的,你们的创新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三个考察点,总书记都关注到人才问题。从人才培养,到人才储备,再到人才使用,饱含总书记对新时代人才的期许。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人才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对人才的评价、培养和使用提出一系列高瞻远瞩的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曾把人才定义为驱动创新的第一资源,也曾因“为院士让座”“躬身为科学家颁奖”获无数网友点赞。

连续八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初出席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时,为优秀科技工作者颁发国家科技大奖,向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祝贺。

尺素传情。习近平总书记还经常用信笺与青年人才交流,从中不难读出党和国家对青年人才寄望之深。

…………

从党的十八大“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到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影响下,社会各界爱才敬才蔚然成风,各行各业选才用才更加注重“德才兼备”,一系列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维护人才切身利益的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逐渐形成。

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科技水平整体跃升,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牢牢抓住人才这个“牛鼻子”,涵养创新型人才“蓄水池”。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10154.5万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提升质量成为未来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重点。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了科学家座谈会,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总书记特别强调人才教育的重要性:“要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外,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祝福在场师生:“你们一定会不负时代的重托,继续传承湖湘之地这样的一种精神,经世致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你们的所有才智。愿大家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的路,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评论

编辑推荐